紫菜虾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共享小说网gx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
。
而太康则坐到了启的左下首则,与他的兄弟并排而坐,一共五人,分别是太康、元康、伯康、仲康、武观,另外还有一个是大司马彭伯寿。
随后进来的其它诸侯都连一一奉献礼物,他们除了上贡赋税外,还向夏后启送赠自己带来的宝物。
“尊敬的后主,这是我们昆吾国造的精美仕女陶。”
“我们有鬲氏也是陶器大国,这是我们出产的琉璃。”
“后主,我们有穷国乃善射之国,这把弓能在夜下发光。”
“我们商国乃商之国,这是我们从遥远南方得到的上品稻米,这种稻米拥有特殊的香气,还软糯粘稠,与熏肉一同蒸煮别有一番风味。”
这些当面朝贡的伯候都是夏王朝里最有威望的大族,像洛氏这种不出名的小方国只能在最后一并被请到后面去给专人处理,处理完了,便在外围找个空位坐下吃食。
很快,来朝贡的诸侯都已经献物坐好,夏后启也说正事了。
“在数岁前,吾提出设立储君之事,尔等意见不一,或说应立太康为后,或说应立仲康为后,或说应立武观为后”
“吾苦思数岁,现终有结果。”
“今岁征伐三苗,仲康与武观表现抢眼,尤以武观,其仅率一旅之众大败五千苗卒,甚是勇武。”
“看来,武观可胜任储君一职。”
夏后启刚说完。
四子仲康的谋臣兼大司马胤侯就行出来,拱手连道:“后主储君之职关系甚大,并不可以武为尊,文亦当兼修,臣认为,仲康候之战功虽不及武观候,但仲康候饱读圣贤之学,尧、舜、禹之书尽皆通识,仲康还在修习南方三苗之语、北方狄人之语、西方戎人之语、东方夷人之语,大夏王朝乃万世之国,四方蛮夷终臣于夏,显而易见,仲康之学识能为所用也。”
武观能武,仲康能文
在这两人之间抉择,是夏后启一直苦恼的事。
夏后启又再陷入两难。
“后主”
一直沉默的莘国伯候莘伯终于忍不住站出来说话了:“臣认为,武观和仲康都不能胜任。”
“嗯”
夏后启不由瞅了眼一旁的太康,对于太康的能力,夏后启是知道的,太康文不如仲康,武不如武观,这几年,徐妃有意无意的向他提及立太康为储君之事,他都是敷衍过去,选继任人是大事,可不能儿戏,一定要选出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出来才能让所有人信服。
“未知有莘父可有人选”夏启明知顾问。
“臣认为,太康才可胜任储君。”
莘伯连道,“太康善用人,正如当初夏后主你一样,夏后主当年善用我们有莘氏之卒,从小小诸侯起家,到最后令天下氏族都顺服,就连十分善战的东夷人也都为后主所用,这一点,是太康所具备的。”
夏后启脸色微变,当初自己便是借助徐妃家起家的,这个有莘氏老是拿这事来说事,现在莘国影响力大,实在不好当面得罪这个亲族。
“选后主之事,事关重大,实不宜草莽,各人有各自的道理,我也不好做出定论,那你们说说,该立哪一位世子为后”
夏后启也是苦恼,他自己的皇位可是抢回来的,他并不想自己的儿子重蹈自己的所为,导致兄弟相残,所以他一直想找出一个令所有人信服的人继任,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
“我认为选太康候,太康有圣德,太康可令天下诸侯信服,战事也会较少,我们也可安居。”
“我认为选仲康候,仲康通古今,若是今后再遇洪水,仲康有先人之经验,定能再现大禹之威。”
“武观候善战,依我看,武观候当了后主一定能让四夷臣服。”
各方各派都说出自己的理由,互不想让,场面很是热闹。
可在榻上的夏后启感到十分头痛,人老了,就会想办法让后代安稳,特别是他辛苦建立的夏王朝,实在不忍毁于一旦。
“好了,好了。”
夏后启终于忍不住道,“每岁都这样,今岁定要把储君之位确立下来,我给你们十日时间,十日后再在这选出储君,你们给我一个满意答案,一但确立下来,任何人不得违逆。”
“散了”
第165章献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