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符合人性。社会是人与人的组合,社会、国家不能凌驾于人之上。所以站在迎合社会管理的角度上管理社会、国家,是偏颇的。只有站在个体人的角度上、人性的角度上,先来管理人,再组合成社会、国家,才是正确的。
就跟做饭一样,得先有米有菜有料,然后才能加工成美味可口的饭食。你连米、菜、料甚至是烂米、坏菜都没有,怎么可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饭食呢
站在迎合管理社会的角度来管理社会、国家,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幻想能构建未来社会的美好,就等于是:你连米、菜、料甚至是烂米、坏菜都没有,你怎么可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饭食呢
先把还没有做出来的饭食想象得如何美味可口,结果连米、菜、料等都凑不齐,甚至都没有,又哪里来的美味可口的饭食呢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地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地人。个体的人就好像米、菜、料,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个体的人都不服你管理,是不是就像没有一样。没有人服你管,是不是就像没有米、菜、料一样你连米、菜、料甚至是烂米、坏菜都没有,你怎么可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饭食呢
所以说站在迎合社会管理的角度上来管理社会、国家,立场、角度就偏颇了,就办不好事,就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食。哪怕你把未来描述得再诱人,都只能骗骗那些没有脑子的人。
道家始祖老子的意思是,要站在个体人的角度上、站在人性的角度上,站在生存的角度上,先解决人的思想,让人们有一个正确地人生观。然后才能把一个个个体的人组合成团体、国家。
总之一条要给别人一定地生存空间,给别人一条生路。不能保障别人生存,别人就不会听你的。
道家始祖老子的意思是:周制、周礼,也就是法律法规、道德标准什么地,是需要的。但是只有在盛世的时候,世人才自觉遵守周制、周礼,也就是法律法规、道德标准什么地。在乱世的时候,你打死别人别人都不会遵守。
在乱世的时候,世人遵守的是生存法则,怎么有利于生存就怎么生活。
那么如何拯救乱世呢
道家始祖老子的意思是:要教育世人认清自己,认清人、人的本质。认清世界的来源、人类的来源。明白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
还有针对目前社会状况,他提出了效仿自然。
如何才能让世人效仿自然呢
老子提出了道。
道是老子哲学的理论核心、根本。
老子是第二次给周景王讲道,也是第二次给方基石讲道,也是他第三次讲道。
周景王听了老子的讲道,很是感触,不住地点头。
方基石听了老子的讲道,也是感触很多。
他是从两千多年后穿越过来的,是一个深受儒家影响的人。不同于周景王,也不同于老子。因为在当时孔子的儒家思想还没有形成,不还没有开始。
听了老子的讲道,他好像明白了一些:道家是人生哲学,是终极哲学,解决了人的根本问题。而儒家,只是一个治世哲学。儒家停留在个人修养,迎合社会管理的层面上。儒家修身的目的是为了迎合社会管理,而不是人自己。
克己复礼,就这意思。克制自己,迎合社会,迎合周制、周礼。认为世人都像自己一样,这个社会就美好了。说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可实际上是梦想、空想,没有解决眼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却幻想着未来的美好。还有儒家根本没有考虑到:世人都不是你,都不像你。
你可以克己复礼,而别人却无法做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