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杂志。
在几家常去的书店里,把新旧杂志书籍都找了一圈,两人各抱了一小摞回到家里。
民国期间国内对华侨的生活也很关注。自从“华侨是革命之母”这话传出来后,在国内报纸书刊杂志上经常出现有关华侨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文章。
海外招华工的广告在报纸和杂志里时常见到,倒是中国这时候的老百姓哪怕在家门口乞讨也不敢轻易舍家撇业的去遥远的未知处。有愿意移民的也多找专门帮助移民的一些中介机构,只是这些地方多数只为同乡人服务。
两个人仔细的翻看了一圈,随后归扰了一下。
香港、澳门这是两个殖民地,生存环境还算可以,虽然居民多是中国人,可以粤语方言为主,又不算是海外。
李秀看了看就这一类的放在了一边。王南看到她把这两个地方的放一边了,就问:“香港和澳门不行”
李秀回了句:“不是海外,又讲粤语,还不如在上海”。这时的香港已经有些繁荣的样子,可是比起上海相差的太远。澳门由于自身所限很少有人跑过去定居。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是中国近代相提并论的三大移民潮,当然,走西口只是声响大人数不多,闯关东和下南洋都是千万级的人口流动。
这时南洋的生存条件还算可以,因为有资源缺人手,很多地方还制定了开放政策吸引中国人过去定居。去的中国人多数以种植经济为主,有钱人会搞几个大型农场,一般能干的大家庭也都在几年内就拥有个小型农场。可多数移民是广东人福建人,又比较分散。
王南觉得南洋这地方也可以,虽然书上说早期的去的人很艰苦,可也看到很多人都熬出了头,成为当地的名流。三人去了买个农场,一家人伺候着,也能过的不错。李秀不甚满意:“我们两个连东北的大田都没种过,就跑去种橡胶、甘蔗都没见过的东西,你觉直接去置办个农场妥当嘛”。
“可我们除了开枪扒钱还会啥”王南心里说到,又默默的拿起美国的资料。
美国在所有的文章介绍中都说在排华,中国人只能躲在一些唐人街中国城的地方艰难生存。两人的英语老师虽然是美国人,把美国说的天花乱坠,却不是中国人能享受的地方。
王南看着美国的资料心想,他要是去了也拿这种法律没办法,总不能象有篇文章里说的,白人用几百年时间把印第安人杀光了才立了美国,他就把美国人杀光了吧
再看南美、欧洲这两块地方中国人的生存也不容易,都是和当地人语言不通,找不到合适的工或者生意去做。
对非洲这一时期的华侨介绍的文字很少,只知道也有不少中国人去那里讨生活。
两人看完之后,开始瞎琢磨去哪里,开始还有憧憬,有向往,可慢慢的,两人不再想去哪里,开始为出去后做什么这个现实问题发愁。
去海外无非是为了有儿有女,可手里的钱似乎做不到给儿女一个未来,钱总有花完的时候,不能总是靠抢钱进项,还得有个正经的谋生手段补贴生活。
一时即定不下来去哪里,也定不下来要做什么,两个人就迷茫在那里。
李秀想到王南的理想,就说王南去当老师比较好。王南开玩笔的说,教拳术还是教开枪啊
李秀说:“教英语啊。你教男生英语,我教女生英语,带孩子做饭让二丫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足球]安东绿茵日记》《末世第一狠人》《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竞选神明》《国医》【零点小说网】《龙只想水群,不爱待在洪荒》【全本书屋】《我跟他不熟》《大奉打更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